张玉超,轧钢厂棒三作业区轧钢工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怀着对轧钢事业的热爱,扎根生产一线,踏实工作、恪尽职守、勇于创新、积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满腔热血,献身轧钢事业
2013年张玉超初到轧钢时,恰逢棒材二线试生产阶段,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他积极主动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请教师傅。当时生产遇到瓶颈,为了尽快突破难关,他和师傅多次在深夜中冒着凛冽的寒风研究探讨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各项改造中,促使棒材二线快速达产达效。酷暑时期,炙烤的冷床上,总能看见他熟悉的身影,他细心地测量成品钢材每一个尺寸,厚重的工作服被汗水浸湿了一次又一次。他说,“不管什么样的工作,来到岗位就要尽心尽力,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立足岗位,攻克技术难题
2017年,张玉超主动申请调入棒材三线工作。面对多线切分小规格轧制,如何降低轧废、提高作业率,他陷入沉思。从工艺、设备参数到现场勘查,连续数日他扎根生产一线和工友探讨交流,从轧机预装、导卫调整入手,为保证切分出口预装的“三点一线”,他反复总结、探究,最终想出用塞尺塞好轧辊两边辊缝,横梁装配用水平尺测平,从而确保切分出口装配时中间切分带与后切分轮的切分刃对正,有效解决了制约生产的难题,确保了生产稳定顺行。他自行发明的线下设计线下磨槽装置,实现了线下轧辊拉焊磨槽,减少线上轧辊磨槽时间及废钢几率,提高了整体作业率,年可创效约100万元。
敢作敢为,消除轧线隐患
棒材三线原粗中轧导槽底座变形严重,导槽无法固定,采用中轧出的废料将导槽焊接在底座上实施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稳定性较差,导槽曾因脱焊而引起废钢,且每次换辊时拆卸导槽用时较长,严重影响作业率。面对这个问题,他快速提出方案,对导槽的固定方式实施改造,将导槽的下支架延伸以实现导槽平衡,同时采用圆柱与插销的方式对导槽底座进行固定。改造后的导槽稳定性增强,消除了废钢隐患,同时拆卸导槽的时间缩短,有效提升了作业率。他还参与设计制作了穿水缓冷段小车,成功解决了缓冷段难以对正的难题,降低了操作轧废事故发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张玉超说,自己将继续以一颗热忱的心,为轧钢事业再添新动力,为公司实现“国内一流 行业领先”总目标接续奋斗。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