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洞”既不陌生也不神秘。三十年前,龙钢的老烧结人都知道,它是指15m2烧结振冷设备运行过程产生积料的地方。它位于烧结振冷设备的下面,入口狭窄,仅供一人容身钻进,中间是长方形,它的空间高不到0.6米,宽则不1.2米,纵深长度约30米,清理后东西方向则可各纳三人,用0.5米长的铁铣,采用接力传递的方式,把200度的烧结矿积料快速清理出来。
“猫耳洞”其狭小逼仄首当其冲,进出必低头,站立必弯腰,不留意时意听到安全帽撞击筛板底钢板的声响,即便是在内面呆上几分钟,也如同受刑一般,站在高温积料上的那种憋闷的滋味,不是一般人都能够体会到的。
“猫耳洞”内积料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造成的。经常在烧结运行过程频繁产生漏料现象会造成烧结矿冷却效果降低,可能会导致运输皮带着火,甚至会导致设备无法运行导致造成生产停产。为了抢时间清理完积料,为生产赢得时间。为了快速降低积料温度,防止烧伤和灰尘过大视线不清造成的安全隐患。必须对积料进行喷洒,但喷洒也是有技术的,如果喷洒过多积水满地,积料结块,用小撅也难啃动;如果浇水过少灰尘过大温度较高容易烫伤人。当作业人员呆在暗无灯光阴暗潮湿闷热的“猫朵洞”内更是难以尽述,“猫耳洞”的烧结矿积料温度高,湿度大,雾气和灰尘大,让每个参加作业人员的衣服都可拧出水滴。当时的劳保鞋是黄胶鞋,有的职工怕烫伤就往鞋里面灌水或脚下垫砖头,这样脚就不会感觉到太烫。但有时污浊不堪的热气几乎置人于窒息,内面无法蹲坐,休息片刻更是奢望,大家抢着清理五架子车积料或到轮换时间,就可以轮换出去一下,是当时的奢望。
老一辈的龙钢人在在如此恶劣的生产环境中矢志不渝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创造了自己不朽的传奇。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