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种了半辈子的地,即使退休在家还不忘他心里的那块宝。父亲十六岁那年爷爷病逝,家里兄弟姐妹六个,奶奶含辛茹苦的拉扯六个孩子,父亲又是长子,自然是家里的顶梁柱。干完生产队的活还要割草喂家里的猪,为了能让家里人吃饱饭,开荒地种田,所以地是哪个年代的 “命根子”。
周末的早上我打电话询问母亲才得知,父亲早晨五点已去地里摘花椒了,我便既气愤又着急的责斥母亲,“深沟里的那点地就不要种了,就那么几棵树今年还遇到冷冻天气,能剩几颗花椒?六十几岁的人了身体本来就不好,要是在累出点病可就得不偿失了。”母亲说你的父亲你还不了解吗?认定的事、想干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挂掉电话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以前的情景,自打我记事起一到暑假我们全家人的一项重要任务---摘花椒。当然这也是除父亲固定工资外的一笔收入,就是靠父亲双手获得的这些额外收入,才能维持整个家里的开销,供我们姐俩上学。父亲是一个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干农活上也从不马虎的人,整个沟里就数我家的这片花椒管理的好,地里也没有杂草,花椒树也修剪的枝条明理。
以前不懂父亲为什么从不歇息过,下班回家就去地里劳作,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常常都是地里的瓜果蔬菜繁盛的吃不完,他便会分给左邻右舍的邻居,也会分给一起上班的同事。我当时也没少说过,种少点够吃就行,下那么多苦干嘛?父亲都会笑嘻嘻的说道,地是要种的,空着可就荒废了。付出的多,收获的自然也就多。
现在明白了父亲的深意,他在用他的言行、他的经历来教引我们踏踏实实走脚下的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工作上一样,站好自己的岗,守好自己做人的原则,用心尽力为企业贡献自己绵薄的一份力量,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