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感悟

钢城足迹追忆

——龙钢60周年厂庆随笔

2018-09-11 14:19    来源:    作者:炼钢厂 李粉莲

1958年,正值大炼钢铁运动时期,全党全民“超美赶英”斗志昂扬。在黄河岸边有这么一群吃苦耐劳的汉子和姑娘们,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勤劳和智慧披星挂月日夜奋战,一座炼铁高炉就此拔地而起,成为那时候家喻户晓的韩城县铁厂,承载着每个劳动人民对新生活的梦想和追求。

小高炉方烟囱,马车队运输忙。在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这座炼铁小高炉在人们看来犹如庞然大物一般,显得格外高大坚挺,高炉旁边的方形烟囱高高耸立,更是罕见新奇。马车队里一辆一辆装满铁矿石的马车往来于阳山庄料场与炉前之间,火红的铁水映红了炉前人憨厚的笑脸。

职工食堂饭菜香,一日不去想断肠。在那个平日里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对于离开家人来到大集体的人来说,能够吃饱肚子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理想,厂里领导班子想职工所想,适时新建开设了一所干净卫生,饭菜美味的职工食堂,大家在这里吃上了可口的饭菜,享受到“家”的味道,工作热情胜似火,一日不去想断肠。

两栋老式家属楼,五排两层砖窑洞。在那个居住条件简陋的年代,两栋五层高的老式家属楼,是厂里双职工一家人幸福生活的安乐窝。一户住两家,同进一个小木门,共用一个卫生间,也是让双职工家庭乐开了花。五排排两层高的砖窑洞,使每位单身职工乐在其中,大家无时无刻感受着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步行往返回家路,赚钱买辆自行车。在那个国家物质匮乏的商品年代,职工上下班基本靠步行回家,近则数里,远则几十里路。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加重自行车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梦想,新买回的加重自行车大梁和后座,定会严严实实的缠满红黄蓝绿的塑料布,往返在上下班回家的路上,那滋味真的美。

子弟学校落地早,孩子的问题解决了。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读书的人比较少,大多数成年人小时候没有机会进行学习文化教育,就直接下地干农活,进厂当工人。为了使职工子弟从小有所依托,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子弟学校不负众望落地生根,孩子们上学的问题解决了,职工心里安稳了。

不爱红装爱武装,最美不过女兵连。在那个大办“民兵师”的年代,厂里的一支女子民兵连队伍应运而生,脱下工装换军装,在既不脱离生产又不影响民兵训练的情况下,走正步列方队,半自动步枪手中握,谁说女子不如男?实弹打靶快又准,雄赳赳气昂昂,敢叫日月换新天。

黄河岸边风沙大,披风帽变身家中宝。那时候,黄河岸边风沙大,一年从春刮到冬,头戴一顶披风帽,甭提心里多舒坦,遮风挡雨防风沙,家家户户离不了。

时过境迁60年,前人栽树后人凉。昔日铁厂变钢城,蓝天白云花草香,企业旧貌换新颜,创新思维求发展,生产规模稳步升,炼铁、炼钢、新轧钢、精品板带新产能,员工的腰包鼓起来,城里买起了小楼房,上下班坐上了通勤车,职工餐厅美又多,营养搭配饭菜全,清洁车辆跑的勤,喷雾抑尘环境美,钢城儿女干劲足,幸福指数节节高。

上一篇: 师恩永记
下一篇:坚毅的眼神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中国-官方网站)手机版免费安装下载 ©2024 © 202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

Baidu
sogou